type
Post
status
Published
date
Apr 26, 2020
slug
Flowers-for-Algernon
summary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tags
书籍
category
学习思考
icon
password
Property
Sep 13, 2022 06:54 AM
💡
Had I not seen the Sun
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
But Light a newer Wilderness
My Wilderness has made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阳光刺破我内心的荒凉
它却化作另一种荒凉
notion image
一直很不喜欢写读后感,读过的很多书看过也就看过了,并没有变成血和肉。这本书没有好到让我就此爱上写读后感,是查理的“不是恐惧生命,或死亡,或是虚无,而是害怕虚掷生命,好像我从来不曾存在过似的”,能在浩渺的互联网海洋中留下一些文字也算是存在过的证明吧。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一个一开始读写都有困难的智商低下青年(查理)被选中做智商提升实验的事情,同书名中的阿尔吉侬(实验老鼠)一样,查理的智商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急剧提升,但与《超体》电影中女主的“无处不在”归宿不同,查理的智商在达到峰值之后,又急剧退化到了手术前的水平,这一切发生在3月3日到11月21日之间,仅九个半月的时间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倒不是查理最终变回了最初的低能状态,而是查理的智商在突飞猛进的同时,他想起了那些深藏心底以前总是会忘记的往事,也看清了那些事情的真相,混沌时期以为的亲情和友情背后都藏着虚伪、厌恶、丑陋。阿尔吉侬作为参照物,查理早早就对自己最终的归宿有所察觉,当他亲自去州立沃伦之家去参观时,真的很难体会那种亲自挑选墓地的感受。如果从来没有见过光明,查理并不会有什么不同,只是查理体会过那种毫无障碍汲取知识的快乐,再重新进入混沌中,只觉悲从中来。
同时查理也是幸运的,这次机会仿佛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虽然过程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时间中,他了解了关于他自己和家人的事情,他是个有家人的人,跟其他人一样,尽管那种孤独并没有因为知道家人的存在或者变聪明而消失。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选择不做手术一直自得其乐体会不到痛苦还是选择做手术体会查理经历过的一切?对查理而言,从书的结尾可以看出,查理还是会再选择做手术,因为他想要变聪明,变聪明就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温暖,得到妈妈的认可得到朋友的喜欢,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人生目标。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做手术,毕竟可以做“为科学找出一些重要花现的笨蛋”。
notion image
看书的过程中一直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拍成电影,每一天的进步报告就像一个个小剧场,尤其是后期查理自我发掘的过程,回忆不断闪回,读书的过程中脑里已经像看了一场电影。连电影海报我都想好了,两个查理隔窗相望,这个画面在书中也被描写过数次。除此之外,男主角善良而坚毅,女主角善解人意双商在线。后来去网上查了一下,发觉果然被拍成了电影,只是反响可能没有那么强烈。
虽然本书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但是作者探讨的问题却很多,除了上面那些,还有现在比较常被提起的原生家庭、对生命的尊重等一些社会问题。
原生家庭问题在近些年的影视作品中也算比较常见,但是在本书中由于查理本身智力的缺陷,童年经历对人信念、决策、喜好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被放大了很多倍。青年查理无法通过后天的学习减少童年经历对其产生的创伤,我们在变聪明后的查理在认识自我的回忆中看到了母亲扭曲的教育方式。
作者通过变聪明后的查理与实验人员的多次对话和心理描写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问题。不论是低能时期还是聪明时期的查理更多时候是作为一个优秀合格的实验对象被看待,而非一个人,只是低能时期的查理体会不到这种不被尊重的感受。不仅仅是查理,阿尔吉侬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也应当被尊重,只可惜除了与它同命相连的查理能够与它当朋友,为它献上一束花之外,在其他人眼中,它只是一个实验对象。
本书对我而言,有三处明显的泪点。一个是上面提到的查理考察州立沃伦之家,一个是查理去找他的爸爸,还有一个是文章结尾。查理爸爸没有认出他来,个人感受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意难平,在可以预见结局的情况下,查理也没有主动与爸爸相认。文章结尾的告别信很难不让人哭,两种状态的查理没有改变的除了驱散不去的孤独,还有善良。
献一束花给阿尔吉侬,也献给查理。
notion image
两步搞定Excel通讯录批量导入手机深夜斗蚊记